
说实话,没人能感同你的身受
一提到过年
有些人是过节,有些人是渡劫
有些人忙乎一天到头就盼望回老家过年,有些人情愿租住在城市里的小单间里也不愿意回去过年,
是不是人心变了了?导致过年时回去的那份心情也发生变化了吧。
难怪有人会说,就算放烟花把天炸出个洞,也找不回曾经的那个年味了。
一名河南男士回老家过年,但只待了几天便想离开,甚至不想在家里过年了。
他还说:这种家,谁愿意谁待?,反正我是不要待了!!!
究竟是怎么回事呢,我们一起来看看!!
临近年关,回家的脚步声越来越密集,伴随着的是一颗颗期盼团圆重聚的心。然而,对于河南的小张来说,这次回老家却让他心生后悔,甚至萌生了不想在家过年的念头。
小张常年在上海打拼,虽然没能大富大贵,但也算暂时站稳了脚跟。这次回老家,他本以为能享受几天宁静的乡村生活,没想到却被现实狠狠打了脸。
“混得好的人才喜欢聚集聊天,自己过去和他们在一起,只有被嘲笑的份。”小张无奈地说。他发现,村里的风气已经变了,不再是小时候的单纯,取而代之的是攀比和冷漠。谁家买了新车,谁家盖了新楼,谁家的孩子在大城市找了好工作……这些成了村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而对于像小张这样“混得一般”的人来说,根本没人愿意跟他说话
最让小张难以忍受的是自家的生活条件。老屋年久失修,煮饭和上厕所都成了难题。“在上海,我至少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便利。”小张苦笑道,“但在这里,连最基本的需求都难以满足。”
小张的遭遇引起了网友的热议。有人批评他“忘本”,不应该嫌弃自己的家乡;也有人表示理解,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。
“其实我也想呆在家好好过年,但现实真的太残酷了。”小张坦言,“我不是嫌弃家乡,只是希望生活能更便利些,村里的风气能更淳朴些。”
对于小张的困境,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。毕竟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,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反思:如何让农村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,让更多的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、留在家乡。
我想说的是:努力的目的就是让生活过好,他咋这么傻呢?
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女同胞都知道回家要准备啥,比如干活的围裙啊手套啊工具啊之类的,到家就能马上开工。
家里破就自己修呗,外面努力赚钱,再美的上海也不是你的,哪来资格嫌弃自己的小天地呀。
如果嫌家里穷脏乱,那就别回家了。
当然我也能体会小张的感受,在外拼搏压力山大,过年时想回家放松放松,回到家只想葛优躺,有父母照顾,这种被爱包围的感觉才真舒服。毕竟在家没呆几天又得外出了。
可是看到家里这般模样,心里难免会失落,说不定还不如呆在出租屋宅着舒服。
只能说,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完全理解和感同身受的。我们没处于男子的处境,没办法完全体会的处境和当时的心情。只能说有些心情只能自己消化。
故事到此告一段落,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结束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快餐时代里,如何平衡城乡发展、如何保留和传承乡村文化、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在家乡找到归属感…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努力。
希望小张的故事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,也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家”。
欢迎来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噢
